用生命照亮生命,让罕见被看见|浩铭和裕祥的故事——国际罕见病日特辑故事(二)

润禾文宣
2024-03-05


       

每年2月的*后一天是“国际罕见病日”。

2024年2月2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,主题为:“关注罕见、点亮生命之光,弱有所扶、践行人民至上”。


罕见病,又称“孤儿病”。目前全球已经确认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,预计有3亿名罕见病患者,其中我国大约有近2000万患者,正在跟罕见病作斗争。


或许微乎其微的概率,罕见病群体在人群的稀少与独特,其实罕见病并不“罕见”。


在润禾康复,有一群孩子,他们或许患有SMA、或许是天使综合征、或许是Joubert综合征……这些专属于罕见病的词汇对我们而言遥远而陌生,但他和他的家庭也许要用一生与之对抗。疾病带来的痛苦,诊断的艰难,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,都使他们的生活被阴霾笼罩。即便如此,他们依然笑容灿烂,用心捕捉生活中每一丝温暖的光芒,坚定地相信尽管未来充满了未知和挑战,但同样也有着无限的可能和希望。


今天,我们共同倾听罕见病SMA患儿——浩铭和裕祥的故事。



图文 | 润禾文宣

编辑 | 润禾文宣




心怀希望永不放弃,奇迹终将发生

SMA患儿 4岁 浩铭的故事



在润禾SMA训练专区里,虽然只是再简单不过的扶手杖走,但浩铭能顺利地做到每一个动作,都让身边康复师和陪护的妈妈格外感动和开心,因为只有她们才知道其中的艰辛和努力之不易。


2020年2月26日,浩铭出生在德州齐河县。那一年浩铭妈妈34岁,这是她的第二个孩子,刚生下没多久,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。


婴儿时期的浩铭,比同龄孩子发育得慢一些,妈妈觉得他可能只是缺钙,长大也许就好了,而且哥哥小时候也差不多是这样,所以并没有太在意。等浩铭6个月大时,同龄宝宝开始进入独坐阶段,浩铭似乎怎么努力也抬不起小小的脑袋,翻身也费劲。再后来,浩铭扶站时腿也没有了力气,妈妈觉得有不对劲赶紧请假带他去了当地医院。


婴儿时期的浩铭 图源受访者


尽管及时去当地的医院看过,但当时医生连SMA都没有听说过更别提确诊。他们又赶去了济南儿童医院。经过一系列检查,在浩铭10个月大的时候,被医生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「SMA」,这是一种很罕见的基因病。


SMA,全称脊髓性肌萎缩症(Spinal Muscular Atrophy),是一类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导致肌无力、肌萎缩的疾病。这是一种严重的、遗传性、进行性加重的神经肌肉性疾病。SM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,人群发病率约为1/6000~1/10000。


在中国,每一万个存活新生儿中就有一个SMA患儿,每年国内新增约1000例SMA患者。按照严重程度,SMA患儿主要分为Ⅰ型、Ⅱ型和Ⅲ型,浩铭属于Ⅱ型。患儿一般会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,大多寿命不会超过2岁,呼吸衰竭是主要的致亡原因。Ⅱ型可能发病晚些,但同样会逐渐衰弱,饱受肺炎、脊柱侧弯等疾病困扰,终身与轮椅为伴。


如果不是因为儿子确诊了SMA,浩铭爸妈很难知道这个罕见病的存在,更不会知道国家《**批罕见病目录》从上往下数,第110个就是SMA。回忆起确诊那天,浩铭妈妈忍不住流泪:「那一刻,我整个人都是懵的,医生说了什么我根本没听进去,只记得*后那句‘回家好好养着吧」。


当时,全球共有三款SMA治疗药物,一款是需要腰椎穿刺鞘内给药的诺西那生钠,另一款是口服药利司扑兰。这两种药都被称为「天价药」,利司扑兰口服液是63800元一瓶,而且需要长期用药。


那段时光我感觉很崩溃、很绝望,没药就得眼看着孩子生命一点点地流逝,有药又没钱负担起,有一种无力感浩铭妈妈红了眼眶,这种病如果不用药的话,孩子身体机能会慢慢地退步。「所以我们也是尽自己**的能力,东拼西凑借钱,让他早2天用上药,希望就能多了2天」。浩铭一家始终没有放弃儿子的治疗。


由于浩铭的呼吸和吞咽功能已经有些退化,且考虑孩子的月龄太小不适合长途奔波,浩铭爸妈选择了更适合也更便于居家治疗的口服药。幸运的是,药物显效很快,两天后,小浩铭就能翻身子了。


刚用上药的浩铭胳膊能支撑了 图源受访者


2023年,一个更让他们开心的消息传来,利司扑兰正式被纳入医保,并在国家医保谈判后下降至每瓶3780元,极大降低了他们家庭的经济负担。为了浩铭身体机能恢复得更好,妈妈决心辞去了工作,带着他踏上漫漫康复之路。起初在当地医院做康复,进度挺慢的,几乎看不出什么进步。「我急得呀,想着好不容易用上了药,就怕康复得太慢,孩子肌肉萎缩了」。


一筹莫展之际,在山东SMA病友群里有人向他们推荐青岛脑病康复医院,说那有专门的SMA康复治疗团队,他孩子也是在这康复的,现在都上小学了。「我和他爸爸商量后,决定带浩铭来青岛试一试。全家人知道我们的决定,都很支持,家里的亲朋好友帮忙多方打听这家医院怎么样,也怕我们又走了弯路,孩子耽误不起了」,谈到这,浩铭的妈妈特别感激家人,这一路正因为他们一直的支持,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。


谈到浩铭的康复历程,浩铭妈妈眼睛都亮了起来,「让我印象*深刻的是曹洪锦院长给他上的独站课,经过曹院长指导了几下,浩铭竟然自己站了起来,稳稳地站了有两分多钟,还能举起手来。我激动得热泪盈眶,孩子终于能站起来了」。


浩铭很喜欢爬着玩


妈妈的每一分心血都倾注在了浩铭身上,日复一日地陪伴他上课、训练,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。妈妈坦言:「我的身体也不太好,中药一顿不落地喝着,有时候真的感觉身心俱疲,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特别想哭」。


但浩铭的表现却让妈妈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骄傲。有些孩子没课的时候会躺着看手机,但浩铭不,他「很给力」。吃完晚饭,他会主动再练上一小时,尽管每一次压腿,压屁股,站立,扶架子走……都很艰难,他总是甜甜地笑着,努力完成老师们布置的康复作业后才去休息。


一直以为,是我陪伴孩子康复,却在某些瞬间意识到,是孩子治愈了我,是他这种不服输的力量,看到孩子这么努力,我累并快乐着」。



浩铭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康复作业


亲身见证了浩铭来院半年的成长进步,妈妈由衷地表达了对润禾康复师们的感谢。「润禾康复的老师们,真的是全心全意在为孩子的康复付出,每一秒都不耽误,不放过任何一个能让浩铭变更好的机会。相处了大半年,他们的专业和用心我深深感受到了」。


如今的浩铭开始练习手杖走。妈妈拍摄了浩铭上课的视频,开心地分享到家庭群里,大家都在给浩铭加油打气,哥哥在视频聊天里一直夸弟弟真棒。


浩铭在练习手杖走


谈到了哥哥,浩铭妈妈眼泪瞬间落下来,「每次我们出门,哥哥都会偷偷哭一场一直以来,他们为了小儿子东奔西跑地求医,哥哥则被独自留在老家。「哪个都不舍得,只能先挑着重要的管着,但哥哥很懂事,很理解我们的做法,他期待着弟弟赶紧好,回家一起去上学」。




至于未来,浩铭妈妈暂时还没有太多的考虑。不过,她十分坚定地表示,从未想过放弃,因为她相信浩铭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。「虽然一切都是未知数,浩铭实现能独走还需要更加努力,但依照现在的速度,我们在润禾再训练个两三年,6岁浩铭肯定能去上学」。说到这,浩铭妈妈眼底的阴霾一扫而空,又耀起了一簇飞光,坚韧而不屈。


妈妈陪着浩铭康复训练


在充满黑暗的生活里,浩铭一家看到了光亮。曾经,他们勇敢面对了罕见病带来的命运考验,现在,他们更加坚信润禾康复带来的希望。




因为坚持,才更有希望

SMA患儿 10岁 裕祥的故事



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,不仅仅有浩铭。山东烟台的裕祥一家也经历了这样的绝处逢生。


裕祥妈妈从来没有想到,SMA这种罕见病会降临到自己孩子身上。裕祥从小身体一直没有什么大毛病,这次去医院检查,只是因为1岁半的裕祥有点发育迟缓,感觉并不严重。


小裕祥 图源受访者


我们一开始去了儿保科,那个查体医生看了后让我们去神经内科,我还觉得挺奇怪」回忆起裕祥确诊那天,妈妈说道



结果神经内科医生怀疑是「罕见病—SMA」,建议他们检测基因。裕祥爸妈不敢相信,几经辗转又去了首都有名的儿童医院,各项检查的结果似乎都指向糟糕的结论。医生们只有一句话,「无药可用,就算有,也难负担得起,回家好好照顾他吧」。当时,全国医学界对SMA的认知都是不治之症,裕祥妈妈明白这句话后面的意思:「这是个等死的病」。


从疑似到确诊这段时间,裕祥妈妈给自己做了充分的心理建设,但听着这么多家医院给出的诊断,她说「无法接受,就犹如万箭穿心,我反复想自己曾经犯过什么错,怎么命运就这么不公平,这么罕见的病也落到了我们头上」。


眼看裕祥身体机能一天天衰弱,妈妈明白此时的自己必须坚强。因为没有药可以治疗,孩子的运动功能会逐渐衰退,也许会影响呼吸、吞咽功能,甚至危及生命,「当时真的是陷入了绝望」。但他们不想放弃,尽心地照顾,通过自学,在家里不间断给裕祥做锻炼、做康复;为了防止肌肉萎缩,每天都要进行腿部和手臂拉伸,但还是跟不上裕祥双腿肌肉萎缩的速度,他失去行走能力。而且裕祥吞咽能力不行,消化也跟不上,稍微吃点就全吐了,因为SMA孩子如果吃呛了是没有力气自己咳出来的。妈妈,奶奶和姥姥绞尽脑汁,采取少量多餐的策略,一点点进食;连咳痰机、呼吸机、雾化机都备上了,努力让裕祥活下去,希望能等到有药可医的那天。「只要活着就有希望。如果我们不尽力救他,他没了,那时候药研发出来了,人家都给自己孩子用上了,我们得后悔一辈子」。


小时候的裕祥 图源受访者


诺西那生钠获批进入中国*初的那几天,这让裕祥一家人开心得睡不着觉,但之后便陷入了长久的低落。「太贵了,一针70万」。要么倾家荡产地用药,要么目睹孩子逝去,这种有了希望又转而落空的破灭感,让他们一时难以承受,同时也陷入深深的自责。


裕祥8岁时候,终于等到诺西那生钠纳入了医保,裕祥爸妈马上带着他完成了首次药物注射治疗,虽然很疼他一直咬牙忍着,他也想像同龄小朋友一样肆意地奔跑。打完针,病情立马出现了好转。裕祥妈妈激动地说「很感谢国家的大好政策,让我们孩子用上了特效药,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」




小时候的裕祥 图源受访者


尽管裕祥已经打了针,但他还是没法站起来和走路,日常出行都得靠轮椅。裕祥妈妈说,「他无法靠自己的腰腹肌肉力量坐直身体,只能斜斜歪倒在一边,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我,想让我帮他,我明显感受到他想动却使不上劲的那种痛苦」。

裕祥对自己小时候的情况有点模糊,这到底经历了多少波折,父母又受到了多大的打击,他都记不得了。但他从有记忆起就知道,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,自己身体生病了。他每当看向窗外那些活蹦乱跳的小朋友,说「妈妈,我也想出去走走」,但每次妈妈都会难过地流泪。


裕祥喜欢户外活动 图源受访者


裕祥的身体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。因为国内对SMA的认知度不够,能专门治疗这种病的机构很少,多数机构还在用脑瘫的方式治疗SMA,效果可想而知。


裕祥的家人非常着急,因为他们了解到,6岁之前是SMA孩子进行康复治疗的黄金时期,但裕祥已经8岁了。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衰弱下去,时间就变得愈发残酷。裕祥爸爸从一个医生朋友那打听到,青岛有一家医院的儿童罕见病康复治疗中心率先开展了SMA儿童治疗技术,并且有一支专门的SMA儿童康复治疗团队。于是,他们带着全部的希望,来到了青岛脑病康复医院。


到润禾后,经过陶明军院长和专家团队的专业评估,为裕祥量身定制了合适的康复方案,第二天,妈妈带着裕祥便跟着康复老师开始了康复训练。3个月后,裕祥妈妈就发现了变化。


刚来的时候,孩子整个人都是肿胀的状态,病恹恹瘫着」。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,他的核心力量就有了很大提升,关节灵活很多,腰椎也能坐得直直的,腿也慢慢有力气了,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好了」。


裕祥在做康复训练


尽管还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跑和跳,出行还需要轮椅,但裕祥的快乐并未受到影响。他很喜欢读书,记忆力很好,一篇《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长文,他过目三五遍几乎能通篇背下来。


每天的康复课程结束后,裕祥也会同步学习学校的课程和兴趣课。有了这些五彩斑斓的生活体验,裕祥并不特别关注自己身体上的“不同”。或者说,现在的他能更好地面对了自己的疾病,甚至还会耐心地向同龄的小伙伴解释,自己为什么‘不会走路。他知道,自己的身体只是和别人有着生理上的差异,并不代表自己比别人差。现在,裕祥迷上了围棋,很享受“黑白世界”中的思考与较量,有时能在棋盘前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。裕祥妈妈说「只要他不放弃、只要他喜欢,我可以陪着他慢慢来,就像康复训练一样,只要他在变好的路上,哪怕慢一点儿也没关系」。


裕祥在认真学习 图源受访者


每当听到其他妈妈说在给孩子选择康复机构上走了很多弯路,导致孩子情况越来越差,裕祥妈妈都感到很庆幸,「幸亏我们当初直接来了润禾」。裕祥现在10岁了,从*初双上肢根本支撑不起来,坐位趴起还得需要别人辅助,现在裕祥核心稳定性明显增强,能双下肢支撑住了,还可以完成扶球跪训练,逐步完成一个又一个运动里程碑。更让妈妈开心的是,裕祥现在穿长款矫正鞋能自己站住,随着康复训练的进程,一分钟,两分钟……他**的成绩,是能够独站五分钟了。


裕祥能站起来了


随着裕祥年龄和体重的增加,妈妈瘦弱的身体已经明显吃不消,尤其抬着他从轮椅和床上上上下下,再累也不敢休息,因为一停下来就彻底没力气了。爸爸一个人还要赚钱给孩子康复,姥姥心疼女儿和外孙,67岁的高龄主动提出来陪着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做康复,裕祥妈妈说到这眼泪再也控制不住,「特别对不起我的妈妈,本该是退休颐养天年的年纪,却还得跟着我受苦」。


姥姥推着裕祥去训练


谈到作为罕见病的家长,裕祥妈妈表示除了要建设孩子的心理之外,父母心理建设也很重要,「我们家长很乐观,润禾的曹院长也常会给我们家长做心灵上的疏解,我们也常告诉裕祥不要逃避,做一个直面人生的勇士,过想要的生活,把苦的过成甜的」


快乐的男孩—裕祥



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更多可能,当无力的躯体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,每一位SMA患儿都是小勇士,都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。


“每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”


这句话彰显了国家对罕见病的关心与解决罕见病问题的决心,是对健康至上、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。为了罕见病儿童的康复与未来,润禾一直在努力,让每一朵花儿绚烂绽放!







END


分享